手機、4G或wifi已經是 現代網民的標配, 微博、微信、抖音…… 每天不刷上一會兒總覺難受, 當我們借助互聯網的便利 自由瀏覽閱讀 免費、快捷、海量的網絡信息時, 網絡暴力、人肉搜索、深度偽造、 流量造假、操縱賬號等行為 也在污染著網絡生態。
自2020年3月1日起,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》正式施行。規定明確,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、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、人肉搜索、深度偽造、流量造假、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,防范和抵制制作、復制、發布含有“使用夸張標題,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”和“炒作緋聞、丑聞、劣跡”等不良信息等。
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》 規定了什么? 看看下圖你就懂!
廣東省委網信辦召開的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》專題落實推進會,既總結了前期經驗,又部署了下階段工作,并與南方新聞網、金羊網、騰訊、網易、UC、荔枝、酷狗、YY、虎牙、趣丸網絡、三七互娛、華為、VIVO等省內13家重點網站平臺代表簽署了《切實履行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主體責任 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承諾書》。
13家重點網站平臺代表向社會公眾做出承諾,將積極傳播正能量,堅決遏制違法行為,防范抵制不良信息,建立網絡生態治理機制,切實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,加強本網站平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,培育積極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,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。
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是一場攻堅戰、持久戰,13家重點網站平臺要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,突出落實好網站平臺主體責任,抓準當前治理工作的重點難點,確保治理行動取得實效,共同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。
廣東普法綜合整理,部分資料來源人民網 |